陈力波

职称:副教授

通讯地址:福建福州闽侯上街学园路2号必赢76net线路新区土木馆南515室

邮政编码:350108

Email:lbchen@fzu.edu.cn

基本资料

姓 名: 陈力波

出生年月: 1984年1月

籍 贯: 江苏武进

最高学历: 工学博士

职 称: 副教授

个人简介

陈力波,男,江苏武进人,工学博士,副教授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2013年进入必赢76net线路可持续与创新桥梁工程研究中心工作,2017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访问交流。目前主要从事桥梁工程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,主要研究方向为:桥梁结构抗震评估与加固、桥梁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评估、机器学习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,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其中SCI/EI检索十余篇。作为主要指导老师,指导福大本科生多次参加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、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和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,获奖多项次。

研究方向

桥梁结构抗震评估与加固

桥梁地震易损性与地震风险评估

机器学习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

学习经历

2010.2―2010.7 台湾台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组,交换生,合作导师:宋裕祺教授

2007.9―2012.9 西南交通大学获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,工学博士,导师:郑凯锋教授

2005.9―2007.6 西南交通大学获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,工学硕士,导师:郑凯锋教授

2001.9―2005.6 西南交通大学获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方向,工学学士,导师:郑凯锋教授

1998.9―2001.6 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,高中

工作经历

2024.9-至今 必赢76net线路可持续与创新桥梁工程研究中心,副教授

2020.9―2024.8 必赢76net线路可持续与创新桥梁工程研究中心,副研究员

2017.10 ―2018.11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-香槟分校,土木与环境工程系,访问学者,合作导师:Paolo Gardoni 教授

2015.7―2015.10 台湾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桥梁组,访问学者,合作导师:宋裕祺 教授

2014.6―2021.9 必赢76net线路,必赢76net线路可持续与创新桥梁工程研究中心,博士后,合作导师:卓卫东 教授

2013.1―2020.8  必赢76net线路桥梁与隧道工程所,助理研究员

教学工作

本科生教学

2018年起面向土木工程本科生,主讲创新创业实践与素质拓展课程《结构方案设计与实现》;并担任土木工程本科生课程《数理统计》(中外合作办学,英文授课)助教。

研究生教学

现为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学术型、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导师。2015年9月至今指导学术型硕士研究生9名,专业型硕士研究生12名,已毕业14名。

2015年起主讲研究生课程《有限元原理与结构通用有限元软件应用》、《结构可靠度理论》

学科竞赛

2015年起作为必赢76net线路建筑结构协会指导老师,指导必赢76net线路本科生,参加了多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、华东地区高校结构设计邀请赛、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,获得各级奖项多项次。2017年5月协助必赢76net线路承办了福建省第十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。目前担任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组委,同时自2016年6月起担任必赢76net线路结构设计竞赛集训基地负责老师。

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

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(青年)基金1项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、福建省自然基金(面上)项目1项、必赢76net线路可持续与创新桥梁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1项、必赢76net线路科技发展基金1项、必赢76net线路科研启动基金1项,同时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多项。

任职以来主要获奖情况

2024年4月 获二〇二二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,排名第一

2018年12月 获必赢76net线路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

2018年11月 获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(通讯作者)

2018年5月 获必赢76net线路“学生社团优秀指导老师”称号

2017年7月 获必赢76net线路“优秀共产党员”称号

2016年7月 获必赢76net线路教学成果奖特等奖,排名第四

2016年5月 获必赢76net线路“厦航奖教金”

2015年、2016年、2017年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二等奖(指导教师)

代表性论文

[1]. Chen L*. Improved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–Intensity Relationship: Heteroscedastic Approaches. ASCE-ASM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Engineering Systems, Part A: Civil Engineering. 2025;11(1):04024089. doi:10.1061/AJRUA6.RUENG-1420 (SCI收录, 中科院三区)

[2]. Chen L*, Mo R, Chen Y, Guo Z, Zheng ZF. Investigation of Intraclass Correlation of Seismic Capacity for RC Bridge Piers Based on Hierarchical Model. ASCE-ASM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Engineering Systems, Part A: Civil Engineering. 2024;10(3):04024041. doi:10.1061/AJRUA6.RUENG-1253 (SCI收录, 中科院三区)

[3]. Chen L*, Chen L, Zhou J. 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 of girder bridges under mainshock-aftershock sequences based on input-output hidden Markov model. Earthquake Engineering & Structural Dynamics. 2024; 53: 3469–3488. doi:10.1002/eqe.4182 (SCI收录, 中科院二区)

[4]. Xing Z, Guo Y, Zhu Y, Chen L*, Chung KF, Chen Y. Deterioration pattern of the axial compressive properties of steel-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owing to chloride salt erosion. Engineering Structures. 2024;313:118169. doi:10.1016/j.engstruct.2024.118169 (SCI收录, 中科院一区)

[5]. Mo R, Chen L*, Chen Y, et al. Prediction and correlations estimation of seismic capacities of pier columns: Extended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models. Structural Safety. 2024;109:102457. doi:10.1016/j.strusafe.2024.102457 (SCI收录, 中科院一区)

[6]. MO R, Chen L*, Xing Z, et al. Bridge seismic fragility model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relevance vector machine. Structures. 2023;52:768-778. doi:10.1016/j.istruc.2023.03.179 (SCI收录, 中科院二区)

[7]. Chen L*, Chen L, Zheng Z, Guo Z, Gardoni P. Probabilistic Seismic Capacity Model of Pier Columns: A Semiparametric Regression Approach. ASCE-ASME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in Engineering Systems, Part A: Civil Engineering. 2023;9(3). doi:10.1061/AJRUA6.RUENG-1053 (SCI收录, 中科院三区)

[8]. Chen L*, Huang C, Chen H, Zheng Z. Seismic fragility models of a bridge system based on copula method. Earthquake Spectra. 2022;38(2):1417-1437. doi:10.1177/87552930211052573 (SCI收录, 中科院二区)

[9]. Huang C, Chen L*, He L, Zhuo W.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seismic collapse risk for non-ductile and ductile bridges: a case study in China. Bulletin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. 2021;19(15):6641-6667. doi:10.1007/s10518-020-00946-5 (SCI收录, 中科院二区)

[10]. Chen L*, Tu Y, He L. A probabilistic capacity model and seismic vulnerability analysis of wall pier bridges. Applied Sciences (Switzerland). 2020;10(3). doi:10.3390/app10030926 (SCI收录, 中科院四区)

[11]. 陈何煜, 陈力波*, 栗怀广, 金洋, 谷音. 基于宽频带混合法的跨断层地震动模拟研究[J].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, 2024, 44(05): 125-138. DOI:10.13197/j.eeed.2024.0512 (一类核心)

[12]. 陈力波*,陈良鹏,周健鸿.基于ETAS模型的余震概率性地震危险性分析[J]. 自然灾害学报,2024,33(04):22-33. DOI:10.13577/j.jnd.2024.0403 (一类核心)

[13]. 陈力波*, 林文峰, 谷音, 林楷奇. 基于高斯过程的简支梁桥概率性地震需求模型研究[J]. 工程力学, 2023, 40(7): 99-110, 248. (EI收录)

[14]. 陈力波*,黄才贵,谷音. 基于改进响应面法的公路简支梁桥地震易损性分析. 工程力学, 2018, 35(4):208-218. (EI收录)

[15]. 陈力波*,王嘉嘉,上官萍. 公路斜交梁桥地震易损性模型研究. 工程力学, 2018, 35(1):160-171. (EI收录)

[16]. 陈力波*, 黄才贵, 黄勇冰, 栗怀广.公路规则梁桥地震易损性模型及简化计算方法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2018, 53(1):146-155. (EI收录)

[17]. 陈力波*, 张建经, 卓卫东. 汶川地区公路桥梁系统地震风险评估. 土木工程学报, 2013, 46(S2):242-248. (EI收录)

[18]. 郑凯锋, 陈力波*, 庄卫林,等. 基于概率性地震需求模型的桥梁易损性分析. 工程力学, 2013, 30(5):165-171. (EI收录)

[19]. 陈力波*, 郑凯锋, 庄卫林,等. 汶川地震桥梁易损性分析.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, 2012, 47(4):558-566. (EI收录)

其他成果

[1] 陈誉; 陈力波; 陈杜平; 黎学桐; 邢智权; 邵永波; 熊传祥; 刘红位 ; 一种墩外拼装的自复位消能钢棒结构, 2023-07-04, 中国, CN202320310564.X (专利)

[2] 河海大学; 陈力波; 莫如淳; 邢智权; 耿丽; 张晓勇; 章万鹏; 许源源; 孙士远 ; 基于机器学习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智能生成软件V1.0, 2024SR0052087, 原始取得, 全部权利, 2023-10-09 (软件著作权)

[3] Libo Chen;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seismic collapse risk for non-ductile and ductile girder bridges,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Bridge Seismic Workshop (III IBSW), Department of Civil &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,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, 2019-10-1至2019-10-5 (会议报告)

[4] 中国标准, 安关峰; 杨 斌; 周朝阳; 单成林; 逯彦秋; 黄龙田; 周 松国; 卓卫东; 司海峰; 刘添俊; 宁平华; 陈力波; 程进; 叶锡钧; 陈军; 熊洪波; 张恒利; 刘平原; 邓小鹤; 杨 丹; 贺长发; 孙杰 ; 城市桥梁结构加固技术规程, CJJ/T239-2016,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, 2016-11-15 (标准)

联系方式

地址: 福建福州闽侯上街学园路2号必赢76net线路新区土木馆南515室,350116

E-mail: lbchen@fzu.edu.cn

手机: 13960741943